当前位置: 首页 > 陵园解答 > 老北京墓地的丧葬习俗有哪些特点?

老北京墓地的丧葬习俗有哪些特点?

2024-09-13 06:17   点击数:

老北京墓地的丧葬习俗有以下特点:

老北京墓地的丧葬习俗有哪些特点?

1. 仪式繁多且讲究流程:

 
易箦:老北京人多住四合院或三合院瓦房,有人生病会躺在炕上休养,一旦病情恶化,家属需到棺材铺赁“太平床”或“吉祥板”,将病人从炕上移到这张床上,称为“易箦”,意思是换床。这既是为后人着想,避免他人睡在病人去世的地方害怕,也是丧葬仪式的开始。 - 倒头:病人气绝后被称为“倒头”。此时亲属要立即供奉“长明灯”,为亡者引路;还要做一碗“倒头饭”,上面插三根两三寸长的秫秸棍,顶端各一个面团,饭上放三个小烙饼,意为让死者去阴间的路上免遭恶狗拦路;同时要烧用金银箔纸折成的元宝和锞子,即“烧倒头纸”。 - 接三:人死后三天,无论贫富都有“接三”的礼仪。民间传说,人死三天后灵魂要到阴曹地府或得道升天,活着的人便在死后第三天为死者请来僧、道,诵经为亡者超度灵魂。死者的儿女晚辈要准备纸糊的车马、银箱送行。 - 成主:多为仕宦之家的仪式。在治丧期间,建立一个木质的牌位,让死者的神魂依附其上,留给后代奉祀。一般三年之后将木主牌位放进家族的宗亲龛内,确定死者在宗祠里的地位。 - 发引:即出殡,是丧事的最后一道程序,将死者送往墓地安葬。出殡时由长子打“引魂幡”,父死以左手打之,母死以右手打之;次子捧临时纸制灵牌;还有“哭丧棒”,父死用竹杖,母死用铜杖;起杠时,由长子把“吉祥盆”摔碎。
 

2. 注重丧葬用品的讲究:

 
寿衣:寿衣俗称“装裹”,生前就可预备。寿衣件数要单数,诸如五、七、九件不等,忌双数;材质上忌用缎子,因“缎子”和“断子”谐音,多用绸子,寓意福佑后代多子多孙;寿衣不能用皮毛制作,怕来世转为兽类。 - 棺木:棺木以松柏材料为佳,禁用柳木。因为松柏象征长寿,柳树不结籽,恐会绝后。
 

3. 体现家族与宗族观念:

 
牌位与宗祠:“成主”仪式体现了家族和宗族的传承观念,通过为死者立牌位并放入宗祠,确立死者在家族中的地位,让后代能够祭祀祖先,维系家族的纽带。 - 守孝与祭祀:子女要为父母守孝,守孝期间不走亲戚、不访友、不集会、不拜年,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,以免给别人带来不幸。而且守孝期间子女忌讳穿色彩鲜艳的衣服、浓妆艳抹、饮酒作乐等。此外,还有“五七”“百天”“周年”等祭祀活动,家族亲友会在这些日子前往祭奠逝者。
 

4. 受宗教文化影响:

 
在丧葬习俗中,佛教、道教的影响较为明显。如“接三”时请僧、道诵经为亡者超度灵魂;“送库”时请和尚诵经“禅经诵库”;一些人家在出殡、祭祀等环节也会有宗教仪式的参与,体现出人们希望通过宗教的力量让死者得到安息、灵魂得到超度。
 

5. 强调禁忌与避讳:

 
去世时身边禁忌:忌讳老人去世时身边无亲人,旧时人们认为老人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是最大的福气,这样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,在阴间灵魂也可得安宁。 - 入殓禁忌:入殓的时候忌讳泪洒尸身,且入殓前后忌讳猫、狗接近尸体,认为会引起死者骤然挺立或成僵尸。

关键词: 丧葬习俗
同类文章推荐